大连艺术学院音乐学院自2000年建立以来,现已形成以音乐表演为龙头,音乐学、流行音乐等多专业共融发展的艺术教育格局。音乐学院下设音乐表演、音乐学、流行音乐三个本科专业,包括声乐演唱、乐器演奏、键盘乐器演奏和音乐教育四个方向;以及音乐表演一个专科专业,包括声乐演唱、乐器演奏、键盘乐器演奏和学前音乐指导四个方向。音乐学院拥有独立教学楼,配有琴房、音乐排练厅、录音棚、多媒体剪辑室、多媒体音乐教室和数码钢琴教室等教学场所及配套设施。
音乐学院在艺术实践教学、舞台排练和剧目演出的过程中,配备组建了以院长、博士生导师张小梅教授引领,高级职称骨干教师和学术型专家构成的教学创新团队;以艺术总监、作曲家、指挥家高大林先生领衔,乐团首席和业内著名艺术家构成的实践创新团队。两大团队分工明确、交叉融合,相互支撑,合力形成较为完善的应用型音乐人才培养体制。
音乐学院于2023年获“辽宁省教育系统先进集体”荣誉称号。在教学质量工程建设中硕果累累,音乐表演和音乐学专业分别于2019年、2021年获批辽宁省一流本科教育示范专业;“和声学基础”、“视唱练耳”、“钢琴伴奏艺术(即兴)”、“民族器乐合奏课”、“西方音乐史”、“声乐演唱专业课”、“民族民间音乐”、“中国音乐史”等八门课程获批辽宁省一流本科课程;2017年原创交响乐《海路的交响》获得国家艺术基金大型舞台艺术创作资助项目;先后获得省级教学成果奖7项、省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1个、省级教学改革项目9项,省级校际合作项目6项,省级精品课1门,省级教学团队1个,辽宁省本科教学名师1名,3名教师分获辽宁省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一、二、三等奖;国家级科研课题4项,包括省社会科学规划基金重大委托项目的省级科研课题22项,出版著作21部,主编音乐类教材30余部。
音乐学院师生在金钟奖、青歌赛、全国青少年民族器乐展演等音乐界权威赛事中屡获佳绩,合唱团在第八、第九届中国音乐金钟奖合唱比赛中两次获得银奖;在第十四届CCTV青歌赛中进入决赛。流行演唱教师在央视《寻找刘三姐》节目中,获得铜奖;声乐教师代表辽宁省音协参加第十二届、第十三届“中国音乐金钟奖”全国声乐(美声)选拔赛,均入围全国总决赛,其中第十三届更是取得辽宁省第一名的成绩;民乐学生在“第七届全国青少年民族乐器教育教学成果展示”活动中,获得省级奖项19项,国赛奖项2项。
音乐学院秉承学校“三个一切”的办学理念,在“大思政”育人体系的引领下,搭建学术与实践结合的应用型音乐人才培养平台,以“演学创”一体化的实践教学模式为特色,创新性完成学校十部原创剧目的音乐创作和演出,提出“原创与经典结合,排练实践与舞台演出链接,提升能力与服务社会共赢”的教学理念,提升学生艺术实践能力,增强人才核心竞争力,毕业生就业率在学校连年名列前茅。
音乐学院坚持有文化担当的学术实践,自觉承担服务社会、引领文明的责任。自2012年以来,与当地市区两级政府合作,承办文化惠民工程“春夏秋冬——四季情韵”和“新年音乐会”百余场次,深受市民欢迎,已成为营造区域优良文化环境、推展优秀艺术精品的文化品牌。
2019年至今音乐学院积极参加辽宁省体育美育浸润行动计划,师生们先后到丹东东港小学、抚顺新宾永陵小学等13所学校,开展了组建合唱团、小乐团、中小学音乐课程等系列教学和课外活动,充分发挥了学院美育教育资源在服务地方教育发展、服务乡村振兴等方面的积极作用。
学院师生连续多年在央视“五月的鲜花--全国大中学生文艺汇演”中亮相;先后受邀参加央视“七·一”特别节目《唱支山歌给党听》主题歌会;“八·一”庆祝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0周年特别节目演出;“最美教师”“合唱春晚”“中国民歌大会”等节目录制,向全国观众展现大艺学子的艺术追求与风采。
音乐学院依托音乐与舞蹈学科群,组建高水平交响乐团、民族管弦乐团和合唱团等艺术实践教学团队,以国家艺术基金项目、十部原创大型剧目、百场地方文化惠民工程音乐会等实践实训为牵引,通过人民大会堂、国家大剧院、中央电视台、盛京大剧院等多平台高频率高质量演出的呈现,创新实施音乐教学、舞台演出、艺术创作互相融合的“演学创”一体化教学模式改革,建立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相结合的“艺术+思政”育人长效机制,构建政校企协同联动的“艺术实践育人共同体”,在辽宁应用型创新型音乐人才培养、音乐产业发展、优秀文化服务品牌塑造、普及表演艺术和提升公众美育程度等方面发挥举足轻重的作用。
(以上数据更新于2023年12月)